2011年4月 - 封面故事

居安思危
Be prepared for danger in times of safty


今年的三月十一日,日本東北地區發生其歷史上最具威力的九級大地震,並引發了大海嘯,海嘯高度更達三十多米,使岩手、宮城、福島和秋田等地大量農田及房屋被毀,已證實死亡和失蹤的人數數以萬計。然而國際社會對日本人民予以慰問及作出支援的同時,亦對日本人民「處變不驚」、疏散有序的表現給予高度評價。

訓練有素

日本是一島國並位於地震活躍帶,每年都有無數次的大小地震發生,因此國民在應對地震方面可說是經驗豐富。首先我們可先從其飲食習慣進行探討,日本料理中刺身(Sashime)(即生的食物)是普受歡迎的,品種更遍及魚類海產品以至牛肉等;火鍋 (Sabu Sabu),即以熱開水把食物弄熟;鐵板燒(Teppanyaki)以鐵板加熱,把食物弄熟。在日常生活中,刺身、火鍋和鐵板燒都是處理食物的方法,然而在災難時期,這些都是求生的方法,那就是就地取材,可以把食物生吃、有水的地方則可以用水把食物弄熟,或以石頭、鐵板作炊具把食物弄熟。因此,飲食習慣亦成為應對危難的平日訓練。

其次是房屋設計,基本上全日本的房屋都是具防震抗震設計及加固。東京及大阪等大都市的高樓大廈在大地震時是會搖擺,但不會倒塌;鄉間房屋則以木結構建築物為主,利用木材的張力抗震;學校及社區會堂建於地區的高地及特別加固,在地震發生後可作為災民的「避難所」。

防震訓練。從幼兒園開始,日本民眾便要學習地震知識及在地震發生時的自身保護方法以及逃生路線,全國各地每年均會舉行數次大規模的「地震演習」,因此當地震發生時,日本人民均懂得如何應對,盡量把人命和財產的損失減到最低。以上這些都是「居安思危」的措施。
然而大自然的災害有時確是「防不勝防」的,我們只能勇於面對,減少傷亡。這次日本九級大地震,幸好並不是在人口密集地區發生,震區的東北地區原是景色優美、溫泉棋布的旅遊熱點,人口密度不高,唯地震後引發的大海嘯才是致命傷,三十多米高的海浪衝向具防震能力的木結構房屋時仍可頂住,但海浪回倒時的衝力則幾乎把所有木建築摧毀,這是出乎人們意料之外的,受地震加上海嘯的雙重夾擊才令災區損失慘重。

因噎廢食

除受地震和海嘯的破壞外,福島第一核電廠亦發生了核輻射洩漏事故,事件至今仍未解決,而且因其核輻射洩漏受影響的地區不單只是日本,還波及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並引發世人關注核發電的安全問題。環保團體站在「道德高地」,引用前蘇聯切爾諾貝爾、美國三里島以及這次日本福島核電廠的事故作例子,冀全球停建及停止核電廠運作。值得我們深思的是,各國的環境不同,例如有些國家沒具備條件發展水力、風力發電,以煤炭、天然氣和石油發電更影響地球環境污染;生物燃油則被人指責耗費大量糧食。在現今的實際情況下,核電在如無意外的情況下,確是最為經濟且環保的方法。世事難如人料,誰也不可能保證百分百安全,但是否便「因噎廢食」而終止發展核能發電便值得商榷。相信前後三宗的核電廠事故已引起各國政府相關部門、科學家們的深切關注和汲取經驗教訓,對核電廠的安全系數要求會相對提高,原已運作的核電廠會作出鞏固及加強安全措施,而新興建的核電廠應更為先進和安全。因此,「居安思危」是對的,但是否繼續發展核能則應由各地政府和人民按其實際情況而作出抉擇。

駱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