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巴黎聖母院 – 珍貴的「世界遺產」

法國巴黎聖母院 – 珍貴的「世界遺產」
Notre Dame de Paris – the precious “World Heritage”

巴黎聖母院(Notre Dame de Paris)於一一六三年開始建造,一三四五年才竣工,至今已有八百五十多年的歷史。在法文中Notre是「我們」,Dame是「女士」,加起來便是「我們的女士」的意思,是指聖經中耶穌的母親「聖母瑪利亞」。嚴格而言,巴黎聖母院的正式名字應是Cathédrale Notre – Dame de Paris (巴黎聖母主教座堂),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該座堂是典型的哥德式教堂群中最具代表意義的一座,因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遺產」。

談到巴黎聖母院,人們自不然便會想到維克多‧雨果 (Victor Hugo)於一八三一年一月十四日出版的小說《鐘樓駝俠》(Hunchback of Notre Dame),該小說以一四八二年的巴黎為背景,作者以極強的對比手法,刻劃出人類的善與惡,美與醜,令讀者們大受感動。而《鐘樓駝俠》與《孤星淚》、《海上勞工》被評為維克多‧雨果的「宗教、社會、自然」三部曲。

失去不再 學懂珍惜

日前,世界著名的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九十米高的木製尖塔最後被大火燒至倒塌,並墜落在聖母院內,使教堂內的木建築亦遭到破壞。當發生火災時,親眼目睹的巴黎市民和遊客無不唏噓嘆息,而身居亞洲的人士,翌日知悉事件也甚為難過,畢竟這是一座具歷史悠久和甚為著名的建築物。事件發生後,一些「好人好事」便陸續傳出來,包括四百名消防員英勇救火,使教堂主建築及大部分珍貴藝術品得以保存;一些富經驗的消防員為免尖塔大火波及其他鐘樓,不顧高溫及個人安危,在烈火中堅持向兩邊鐘樓射水而受傷;神職人員及義工冒着大火衝進教堂內搶救珍貴文物和藝術品等,他們的行為備受人們表揚和讚賞。

火災後,不少人後悔到巴黎旅遊時沒進內參觀或拍照留念;即使一些居住在巴黎的市民平日經常見到它都不覺得有甚麼感情,但火災後便覺得即使將來重建或修復,總會跟原來有差別而感到可惜。這事件也引伸到我們人類,有些我們日夕相對或經常見到的東西會習以為常,不覺得是寶物,但失去時才感後悔,所以我們應汲取教訓,要學會「失去不再、懂得珍惜!」

編輯部